从用电量看宜兴经济向“新”力
用电量是反映一个地区经济的“晴雨表”。据市供电公司最新统计数据,今年1至8月,我市第二产业用电量708897万千瓦时,同比增长1.3%。与此同时,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7.4%,反映出工业经济量质齐增的发展态势。
新兴产业崛起 锻造增长强引擎
“我们企业自落地宜兴后,新产线不断投用,用电量自然水涨船高。”位于经开区的宜兴中车时代半导体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。作为中车集团在功率半导体领域的重要战略布局,中车中低压功率器件产业化(宜兴)建设项目一期投资59亿元,仅用18个月便完成建设并投产,一举新增年产36万片8英寸中低压IGBT芯片的核心产能。从项目开工到首批芯片下线,再到如今全产线满负荷运转,其用电量随产能释放持续攀升,成为拉动宜兴工业用电量增长的“关键驱动力”。
该项目的爆发式成长,正是我市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缩影。近年来,宜兴聚焦“3+3+N”现代产业集群构建,以集成电路、新能源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集群加速崛起,凭借技术密集、资本密集的产业特性,以及先进的生产设备、高度自动化的生产流程,形成了旺盛的电力需求,为工业用电增长注入强劲动力。
创聚电子柔性基板材料国产化项目于2025年2月开工,总投资约10.5亿元,分两期建设微电子高性能新材料TPI膜生产线,投产后将填补国内集成电路用高端柔性基板材料空白;江苏宇程聚酰亚胺锂电池隔膜产业化项目于2025年3月启动建设,总投资50亿元,一期预计2025年10月竣工投产,产品将推动我国锂电隔膜产业突破国外技术垄断……“这些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,进一步扩大了新兴产业用电规模,持续夯实工业用电增长基础。”市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说。
传统产业升级 激活发展新动能
在新兴产业“挑大梁”的同时,宜兴传统产业通过转型升级焕发新生,同样成为工业用电量增长的重要支撑。据市供电公司用电量排名数据显示,在第二产业中,江苏共昌轧辊股份有限公司、江苏索力得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、无锡市金久水泥有限公司、江苏江润铜业有限公司等传统产业的企业排在前十名中。
9月15日,走进位于新建镇的江苏索力得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,一条条智能化生产线正全速运转,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。成立于2015年的索力得生产规模一直稳居中国涤纶工业丝前5位,是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、高新技术企业。今年,该公司累计用电量较去年同期增长27.23%。“我们持续加大技术创新投入,引入先进设备和智能化生产系统,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都实现了质的飞跃。现在订单不断,用电增长正反映出企业发展的良好态势。”企业相关负责人说,通过技术创新和强化企业管理,产品良品率超98%以上,订单量同比增长10%左右,用电增长与企业发展提升形成良性循环。
这样的转型故事,也在宜兴化工、建材等传统产业领域不断上演。过去,宜兴很多传统产业面临“高能耗、低效益”的发展困境,近年来,不少企业纷纷主动加大技术改造投入,淘汰落后产能,引入节能高效的先进设备与生产技术实现“提质增效”,带动用电量与产值增长保持同步,为工业经济稳定发展筑牢了“基本盘”。
政策服务护航 筑牢保障硬支撑
工业用电量的稳定增长,既离不开产业自身的活力释放,更得益于优质的政策扶持与营商环境保障。在用电服务领域,市供电公司主动作为,通过强化电网建设、优化服务流程,为企业用电需求提供“全周期保障”。
近年来,市供电公司始终将服务保障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用电作为核心任务,建立健全“前端感知、快速响应、全程跟踪”的服务机制,充分发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小组、重大项目服务小组和政企联合服务团队等协同作用。
为加快省市级重大项目落地,实施“一项目一团队”专属服务,提前介入项目规划,主动提供用电咨询和接入方案预编。全面推广“开门接电”服务模式,实现电力配套与土地开发同步规划、同步建设。持续优化“一件事一次办”流程,整合内部收资、勘查、方案评审等环节,高压客户平均接电时长压缩至81个工作日。今年1—8月,累计完成省市重大项目送电33项,全年预计送电48项,新增容量14.1758兆伏安;开展重要客户用电安全检查4278次,协助消除隐患349处,为企业可靠用电提供坚实保障。此外,该公司积极开展“政企协同,电力护航”走访活动,累计走访18个镇(街道、园区),深入了解各板块产业规划和企业用电需求,积极协助解决涉电问题。截至目前,共收集各类涉电诉求54项,包括重点产业项目用电诉求13项、新能源项目并网诉求1项、民生用电诉求4项、杆线迁改诉求32项,其他类型诉求4项。
市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,从新兴产业的“增量突破”,到传统产业的“存量优化”,再到政策服务的“全链保障”,有力保障了工业企业的正常运行,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